关于葬礼
由 Ghostzhang 发表于
在看《神奇队长》时,一开始以为是又一个漫威英雄的电影,结果是一部讨论『教育』的影片,在电影的后半段,出现了关于『葬礼形式』的讨论,当时只是觉得很感人。
2012年9月12日,我奶奶的祭日。也是我活了这么多年第一次参加葬礼。从小家里就以算命先生的告诫——小朋友不要参加『红白事1』要求我,于是乎,在我自己的婚礼之前的二十几年里,根本不知道所谓『红白事』是什么样的。
之后陆续参加了几次葬礼,都是亲人。有不同地区风俗的、有法事的、有佛事的、有自己为主角的、有简单的、有奢华的,总之也算是这么多年来难得的体验了。
我通常不是个感情丰富的人,总习惯以旁观者的视角看待身边的事物,多了些理智,却也少了些生趣。看着身边参加葬礼的人们,竟思考起自己的葬礼要怎样举办。做为当事人,在参加奶奶的葬礼时,跟我结婚时的感受居然差不多,都是『任人摆布』,繁长的礼节,让人精神麻木,身心疲累。根本已经顾不得悲喜,只是想给大家一个完整的结果。心疼家人还要为了『死者』身后事,不但要面对失去亲人的悲伤,还要为了筹办葬礼而东奔西走折腾得心力憔悴。
死亡也许并不可怕,可怕是活着的人所要面对的舆论。不管生前做人怎样,死了就死了,活着的人也并不会因此怎样。伤心?难过?都是臆想出来的。
办一场葬礼,几万,十几万,几十万的花,为了什么?从以前人的生存环境来说,家里有人死了,往往意味着势变弱,而能办得起葬礼的基本上也算是有钱有势的人,也就必然有不少明的暗的对手,这时候一场葬礼的场面,也是对对手的一种警示,同时也是分散在各地的家族人难得同聚,加强交流的机会。
流传至今,葬礼更多变成是一种仪式,普通的家庭为了缓解舆论压力,有权有钱的家庭则当面子工程。在参加的几场葬礼里,大致可分为几类人群:一种是至亲,就是跟死者关系最好、最亲的人;一种是亲戚,平时交往不多,但脱不了关系那种;一种是朋友;最后一种是葬礼的承办方。除了至亲,其他人并不怎么关心葬礼办得怎样,更多的是一种任务,出于舆论的约束。对于参加葬礼的人来说,除了『长见识』之外,就是品评主人家的礼数周不周,而大多数参与葬礼的人,也将有机会办葬礼……
我觉得最大的『收获』就是,不管是出于舆论压力或是表达对死者的尊重,这种时候大部分的亲人、亲戚都会到场。于是我见到了平时连过年都几乎见不到的远近亲戚,也才知道原来『家族』有那么多人。休息的间隔几个人聚在一起聊聊各自近来的工作、生活,各自在不同城市的发展等等……却无法用『开心』之类的词……
相比办了一个加重家庭经济负担,对死者毫无价值的仪式。我希望我的葬礼能办成一场聚会,以『死者』之名,让各亲朋好友能相聚一起,交流下各自的近况,也许有相互帮助的机会,也许可以化解一些矛盾,做为『死者』最后为家庭做出一点贡献。
-
婚礼和葬礼 ↩